作者:Yanbo Chen 陳彥伯@高雄雅得麗生活診所門診時間
閱讀時間:7 分鐘
「陳醫師,目前我們如果跟新冠肺炎和平共存,有什麼論文、或研究證據建議我們一般民眾可以補充什麼嗎?」
最近大家身邊多少都有親朋好友確診,這個問題除了是 case 問我的之外,也是我在疫情一開始也這樣問自己的。
台灣從4月開始,新冠肺炎 COVID-19 的感染人數第一次突破去年高點之後,目前每天數目都超過萬人次。治療的部分經過這三年,歐美的臨床治療指引( guideline ) 已有一些正式機構建議。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 NIH 更今年 4 月也更新相關資料:按照病人狀態給予建議,供臨床醫療人員參考使用[1]。台灣各專科醫學會,也有針對感染者在就醫治療按科別上進行適合台灣的治療指引。
這些指引可供第一線照護病人的醫師來選擇藥物與治療。那對一般民眾,除了減少必要活動、完善疫苗注射,還可以補充什麼營養素或做些什麼呢?
這篇文章主要在回顧這三年的比較熱門討論的營養素研究。
先說結論: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在網頁上說明:目前在於維生素D[2]、維生素C[3]以及鋅離子對於 COVID-19 感染者的效果無法證實。美國也禁止相關營養產品業者宣稱個人營養品能預防或者明列能有利 COVID-19 患者病程的文字。
但是有些論文在:「維生素D與免疫機轉」的研究上有一些可能機制提出。
我這裡所提到的內容是我解讀文章後的整理,並沒有強調或鼓勵民眾積極使用或購買相關成分產品。應該跟個人醫師、藥師以及營養師詢問後自己判斷是否使用。
維生素 D 、維生素 C 、與 omega-3 等營養素被提出來的免疫機轉 |
國際論文研究營養素跟免疫調節與COVID-19之間的相關機轉
歷經 3 年,科學上對 COVID-19 致病機轉也有一點了解。知道病毒是如何透過它們表面的蛋白與我們細胞上面的接受器結合,來進入體內,造成我們感染。因此疫苗、抗病毒藥物都是在這個過程讓病毒進入體內後我們的免疫細胞可以辨識出它們的表面蛋白,在進入細胞內開始複製前將病毒去活性、或者在複製過程當中去阻斷病毒。是一個精準的過程。
而在這個過程當中,科學發現這些路徑機轉的一些訊息分子與細胞:像是細胞受器 ACE2、細胞激素發炎因子 IL6, TNF-alpha, IL10 等等, 自然殺手細胞、B 細胞、T 細胞在與 COVID-19 等病毒對抗時扮演的角色[4],有些已經是人體對抗病毒明確的機轉。
而一些觀察性的實驗與已經知道的一些基礎研究發現:上面提到的「維生素D」、「維生素C」、以及鋅、omega-3 等營養素,在體內達一定濃度的時候,似乎會影響上面這些訊息分子與細胞,這也吸引科學家、部分醫師的好奇,這些營養素補充是不是對於預防、或是確診COVID-19 的患者有所幫助?
2022 Nutirents 期刊一篇論文:幾位義大利研究者將營養素可能在預防、感染COVID-19時、跟急性症狀結束時扮演的角色整理成 Review(回顧文章)來發表[5]。 他們扼要的結論:維生素C在嗜中性白血球的細胞毒殺作用、吞噬作用都會影響、也會促進分化B細胞跟T細胞。
維生素D主要是後天跟先天性的免疫系統都有幫助。有些研究也發表:缺乏維生素D會增加罹患上呼吸道感染的風險。維生素B6也跟C一樣在免疫細胞的增生有影響、Zn影響嗜中性白血球跟自然殺手細胞。
但補充維生素D到底對 COVID-19預防或者患者有沒有幫助?目前主流說法:科學上的證據尚不能肯定。
但有論文發表:體內維生素 D 濃度與 COVID-19 重症的關係
2021 年一份共收錄34份研究引起我的興趣:雖然其中31份多半都是屬於觀察實驗(研究證據等級稍低)研究收錄的對象也是每篇研究約 50 位到 250 位,但是提到:當體內維生素D濃度 25(OH)D,低於 20 ng/ml 時,有可能增加 COVID-19 患者需要加護病房跟插管的風險[6]。
而同年國際分子科學雜誌(Int J Mol Sci)這份論文內收錄的論文的研究品質較高(有幾份 RCT 隨機控制實驗)、研究樣本數也比 2021 這份論文多出許多:從幾百到幾萬人。只可惜這份論文也只是做到彙整,沒有進行較高證據等級的整合分析(meta-analysis)[7]。
但這份論文描述了體內維生素D與ACE2接受器、以及肺部感染 COVID-19 損傷的關係。
結論是:按照維生素D現在已知在於免疫調節部分的作用,體內低濃度的維生素D有可能會影響人體在對抗微生物的成效、進而產生比較不好的預後(併發症)的潛在風險。研究另外也發現低濃度的維生素D可以藉著日常補充來提高濃度,只是目前對於明確應用在 COVID-19 重症治療與否以及相關劑量仍在爭論[7]。
我們應該維持血液當中維生素D濃度多少?目前每天建議補充劑量?
目前有資料建議:血液當中的維生素D (25(OH)D)至少維持在 30 ng/mL以上,更好是介於 40 到 60 ng/mL中間[8]。如果維生素D不在合宜範圍,台灣「國人膳食纖維參考標準」建議每天 400 IU(國際單位),上限不要超過 2000 IU[9]。
而 Nutrient 雜誌在 2020 有論文整理下列族群萬一血中維生素D濃度不足的建議補充濃度。
- 1-18歲每天 600 - 1000 IU
- 18歲以上成人每天 1500 - 2000 IU
- 肥胖或者吸收不良族群則是每天 4000 - 6000 IU[8]。
- 建議按照飲食習慣跟抽血數值,與臨床醫師、營養師討論適宜補充濃度。
謝謝以上的閱讀。有什麼好奇的問題,可以留言或者粉絲專頁私訊我。我會統整問題用文字回答喔。
References 參考文獻:
- Clinical Management Summary https://www.covid19treatmentguidelines.nih.gov/management/clinical-management/clinical-management-summary/?utm_source=site&utm_medium=home&utm_campaign=highlights
- https://www.covid19treatmentguidelines.nih.gov/therapies/supplements/vitamin-d/
- https://www.covid19treatmentguidelines.nih.gov/therapies/supplements/vitamin-c/
- Immune-boosting role of vitamins D, C, E, zinc, selenium and omega-3 fatty acids: Could they help against COVID-19? Maturitas. 2021 Jan;143:1-9. doi:10.1016/j.maturitas.2020.08.003.
- The Role of Nutrients in Prevention, Treatment and Post-Coronavirus Disease-2019 (COVID-19) Maria Letizia Motti, Domenico Tafuri, Lorenzo Donini, et al. Nutrients. 2022 Feb 26;14(5):1000. doi: 10.3390/nu14051000.
- The link between COVID-19 and VItamin D (VIVID):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Aya Bassatne, Maya Basbous, Marlene Chakhtoura, et al. Metabolism. 2021 Jun;119:154753. doi: 10.1016/j.metabol.2021.154753.
- Vitamin D and COVID-19: An Overview of Recent Evidence. Drishti Ghelani, Simon Alesi and Aya Mousa. Int J Mol Sci. 2021 Sep 29;22(19):10559. doi: 10.3390/ijms221910559
- Immunologic Effects of Vitamin D on Human Health and Disease. Nipith Charoenngam and Michael F. Holick. Nutrients. 2020 Jul; 12(7): 2097.
- 國人的膳食纖維參考標準:https://www.hpa.gov.tw/Pages/Detail.aspx?nodeid=4248&pid=12285
- COVID-19 and Vitamin D– a Systematic Review. Taja Jordan, Darko Siuka, Nada Kozjek Rotovnik, et al. Zdr Varst. 2022 Jun; 61(2): 124–132.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