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Yanbo Chen 陳彥伯 @高雄雅得麗生活診所
閱讀時間: 5 分鐘
同仁的佈置跟一些case的減重心情回饋分享 |
A2:
減重似乎已經是全民運動的現在,好像誰來減重門診都不意外。不過實際上來診的case多半可以分成三類:第一類是BMI 18-25 kg/m2 (也就是我們一般認為正常的族群)、第二類是BMI 25-30 kg/m2 (體重過重、輕度肥胖)、第三類是 BMI 30-35 kg/m2 (中重度肥胖)。這三類的減重需求跟治療處理方式可能也會不一樣。
也會有朋友好奇:真的有那麼多人需要減重嗎?
封面圖片是一些來過診所case,他們的心情回饋小卡。
第一類case,可能就是那種會被人心中murmur「疑?都這麼瘦了還來減重?想逼死誰XD」的族群。不過、每個人可能都會對體重有不一樣的期待。通常訪談完、釐清體重變化情況、可能干擾因子(就是體重增加的原因),會坦白跟他們說明能不能達到他們的目標之後(比如說:30歲左右、體脂已經只有13 kg左右的女生平時有在運動,可能減重可以維持在11 kg的體脂,這樣就有約2 kg 的減重範圍,當然也會參考年紀必要的體脂率範圍)。我會問這樣 2 kg的範圍、她們能不能接受?如果可以接受,那接下來是要自行飲食跟運動控制呢?還是要在門診這邊決定用飲食營養跟藥物並行的方式?
第二類case是我自己認為最需要來門診的,也很適合營養飲食跟藥物還有心理方面的多方支持介入,屬於BMI落在24 kg/m2
~30 kg/m2
、過重跟輕度肥胖的族群。這族群case願意配合修正飲食的營養均衡搭配規律回診、藥物的使用、後期運動習慣的建立,往往都比較容易達成目標。在這族群可能有機會抓到早期糖尿病、高血壓、甚至高血脂。而這些慢性病早期都是有痊癒機會的。是落實亞健康醫療促進很重要的一個環節。
我曾經在門診發現一個飯前血糖250 mg/dL(正常70-100 mg/dL)、另一個不經意發現三酸甘油酯 800 mg/dL(正常<150 mg/dL)的case,都在這族群。
(延伸閱讀:體重減輕真的可以降低三酸甘油酯,減少心血管跟急性胰臟炎的風險)
第三類case比較棘手一些,因為BMI > 30 kg/m2 就可能存在一些共病症。比如說像上面提到的三高或者睡眠呼吸中止症。而且如果已經高血壓一段時間,心臟已經擴大、爬樓梯兩樓就會有點喘的情況,在問診心肺功能的評估就要比較慎重。同時相關藥物的選擇,也會比較保守:在不對心肺功能造成負擔的情況下阻擋熱量吸收,在飲食上也會需要比較嚴格配合執行。來減重的case多半都會希望速度不要太慢,不過這樣體重屬於比較重的族群,速度一開始也沒辦法太快。因為體重過重的情況下,並不適合太劇烈的運動、而且心肺功能可能已經有些不足。
所以對這類case來說,他們會覺得一開始比較辛苦,可能因為前面沒什麼進展容易放棄,覺得怎麼好像好不容易下定決心了,但都沒有進步。但其實依我自己臨床經驗,大部分case度過前面開始的狀態,是很有可能漸入佳境的,不過相對於前兩個族群,這一族群因為體重比較重,所以如果希望有不錯的進展,自己在飲食上會比前兩個族群需要注意。
而一旦開始感受到體重下降,他們自己的成就感可能會是三個族群當中最明顯的。
目前我自己在高雄的診還沒看過BMI >35 kg/m2 以上的case,如果同時有高血壓糖尿病,其實已經可以考慮手術。如果case希望先用飲食、運動、藥物減重,那我會採用我們衛福部國健署的治療指引建議,實行半年看看,如果體重減重幅度不達原先體重的 10%,也會轉診建議手術治療。
小結:
來診case包含很多族群:有普羅大眾、有忙碌的老闆、有注重保養的家庭主婦。因為「減重」這個議題蠻廣的、貼近不同年紀、不同需求的人。我自己是認為比起我以前在大醫院,更有時間可以關心來診case的近況跟營養保健和衛教分享。
有一個資深保險從業人員 case曾經問我:「看這些人減重下來會不會有種成就感?」其實,我是開心他們的開心。因為心情最可以直接感受。也有case結束療程前不經意的一句「減重,是會上癮的。上次這樣的體重好像是一陣子之前了。」也讓我可以感受到他的滿意。
另外,我也不希望大家有這樣的誤解:「光靠藥物不運動不飲食控制就會瘦。」「一定可以瘦回多年前的體重。」每個年紀、不同運動量,有各自合宜的體脂範圍。
我也遇到過一些零星case對藥物不適應或者因為本身容易藥物食物過敏,所以吃東西比較不能均衡、量不多、但是體重慢慢上去的棘手 case。(關於營養的部分有的人真的因為身體過敏性體質問題,有些食物藥物不能攝取,這類 case 可以建議從功能醫學門診諮詢。所以減重成效還是因人而異。)
更多減重相關文章
覺得這篇文章有幫助,
可以標明出處分享給有需要的朋友喔,
也可以臉書搜尋 @Dr.YanboChen
或按粉絲專頁連結追蹤我 ❤️
更多專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