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U

2019年10月23日 星期三

[基礎] 體重過重不是我願意的...為什麼我會胖?

作者:Yanbo Chen 陳彥伯 @高雄雅得麗生活診所
閱讀時間:5 分鐘


有時候工作時候或者在咖啡店喝咖啡,會聽到身邊的人看到一些減重新聞或書籍,突然有感而發說出這樣類似的話:「怎麼減重這麼麻煩呢?」「減重真的有那麼困難嗎?」

他們多半沒有別的意思,只是可能他們屬於:在說話當下、體重不是他們需要特別擔心的問題這一群人,所以很難完全了解為體重所苦的人們的困擾。(可能就是一些常常覺得肚子餓但是跟朋友聚餐又可以百無禁忌的吃也不會胖,很容易引來周圍羨慕眼光的族群吧)

而我自己每次聽到這些話,都會想著要不要認真的跟他們說:「減重,對一些人來說,可能真的不容易。」也有不少朋友都這樣說過:「我光喝水,就會胖了,所以要認真計算一天大概吃多少熱量。」

目前西方醫學跟大部分體重管理師、營養師也都接受這樣的論點:我們體重是熱量吸收跟基礎代謝率雙方拔河出來的結果。體重之所以會慢慢增加,大概是有一些原因造成熱量吸收這邊的力道多於基礎代謝,一段時間累積下來,就會造成體重過重甚至肥胖。

不過其實有時候體重增加真的不一定是那個人本身亂吃或少運動的問題:有可能是壓力引發的進食、有的人可能真的受到一些基因的影響、而有的人受到一些內分泌的影響:比如說甲狀腺功能低下(所以代謝變慢)、女性的多囊性卵巢(胰島素拮抗、脂肪容易堆積)、腎上腺的糖皮質素過多(庫欣氏症候群 Cushing’s disease),這是非戰之罪,必須先把這些病因找合適的專科醫師做處理,才有可能改善。

曾經在開刀房看過減重手術的病人,我問她體重都一直是這樣嗎?她說生完孩子之後好像食慾就降不下來,漸漸的一年多後就胖了20公斤的情形。也有遇到一個即將上大學的新鮮人,高材生但自訴營養太好,雖然有打球,可是要進入大學也怕無法融入同儕之間,決定來手術減重。

也有女性朋友覺得另一半年過30,事業越成功、腰圍也隨之越來越寬,找他一同過來門診。每個人的故事都不一定完全相同。

而值得慶幸的是,除了上面提到的基因、內分泌疾病疾病需要洽詢相關專科醫師的治療以外,其他原因大部分都是可以做調整跟處理的。

有些人因糖尿病、感冒、更年期、不好睡焦慮等因素有在其他地方就醫,正常治療的藥物有的也會有讓體重些微增加的副作用。


走入醫學這行越久,我覺得西醫很可貴的一個點是有很多電子期刊、資料庫、有很多會議讓全球各地的專家聚集討論。就很像擁有一個全球的共同資料庫,我們可以從中找其他人碰到的問題的答案。儘管如此,我依舊覺得我們懂的太少...

不論哪個領域,一段時間之後,就會有技術上的更新與新的發明。或許我們減重醫師不一定可以讓我們手邊的每個病人完成他的目標體重,因為我們人體本身就是一個動態平衡,每個人適用的方法細部來看或許會有一些差異,不過大原則是共通的。而且對大部分的人來說,其實一點一滴地讓這些原則進入生活就可以保持健康,只是困難點在於:怎麼做?我該怎麼開始?

減重醫師、體重規劃師的價值就在這邊。既然體重增加是慢慢上去的、是身體各部分也慢慢適應的結果,我們就找出讓體重上去的原因,一點一滴地把這些原因挪去,讓體重回到合理的範圍,進而減少其他相關慢性病的機會。(參考文章:[Basic] 肥胖會對我們身體造成哪些影響呢?

當我們自己知道自己體重過重的原因並且加以注意(就像糖尿病、高血壓、痛風、蛀牙,我們都知道透過什麼樣的方式來處理跟預防),自然比較不會有所謂治療後復胖問題。而針對比較複雜、比較困難的原因造成的中重度以上甚至病態性肥胖,可能就需要更進階的治療方式。(就像糖尿病久了容易引起腎臟問題、感染問題需要住院,蛀牙嚴重需要根管治療、拔牙等等)

今年(2019)10月由台灣肥胖醫學會在成大醫學院舉辦的南區學術研討會,我在會場也聽到黃致錕醫師分享他對代謝減重手術這幾年的心得跟演進,還有劉家嘉醫師分享她引進台灣的胃鏡肉毒桿菌注射新技術跟胃袋水球的置放。這也是可以供飲食控制跟藥物治療效果不理想或病態性肥胖(BMI>40kg/m2)、中重度以上肥胖病人參考的。(參考文章:[Basic] 有哪些方法可以瘦下來?

台灣肥胖醫學會、國際減重醫學會也都有對體重過重的病人提出一些參考的治療指引。這讓我們減重醫師知道如何做、應該做些什麼?來幫因為體重而感到困擾的人找回健康與自信。我們一起加油!!^^

References:

Obesity in adults: Etiology and risk factors. Uptodate. Leigh Perreault, MD. Literature review current through: Sep 2019. Last updated: Sep 06, 2019.


更多減重相關文章

 

覺得這篇文章有幫助,

可以標明出處分享給有需要的朋友喔,

也可以臉書搜尋 @Dr.YanboChen

或按粉絲專頁連結追蹤我
❤️

 

關於陳彥伯醫師

 

陳彥伯醫師的臉書粉絲專頁

 

更多專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