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U

2021年8月23日 星期一

理財:從景氣循環來調整股債ETF比

作者:Yanbo Chen 陳彥伯

閱讀時間: 5-7 分鐘


經濟是一個動態、也是各自的大循環、小循環構成的波動。講投資、大家都會想要逢低買進。是否高賣,這看個人要不要賺取資本利得、或選擇把錢留在市場當中。(但絕大多數人都是做區塊,有資本利得的價差,就趕快賣掉再換其他投資標的。)

 

但其實如果買在相對低點,除非是有大環境的變動(戰爭跟持續性全球災難)跟緊急需求,否則長期來看,(尤其我們目前經濟是建立在資本主義、借貸關係、跟GDP的計算架構)隨著時間過去依然存在的金融商品:像美股、美債ETF等,價格會隨時間上漲。

 

(不然為什麼會有通貨膨脹呢?)

 

這篇文章主旨:

  1. 再次說明為什麼股債ETF適當比例分配是可以長久進行的策略。
  2. ETF投資搭配景氣循環可以注意的調整。 
  3. 定期長期股債ETF比例投資、不進行再平衡的累積資產模擬試算。 
  4. 我常用觀察總體經濟的兩個網站:財經M平方、stock-AI。


實例也可以google今周刊在2019年發表的一篇文章「諾貝爾獎金頒了100多年怎麼沒花光?」。在1953年後,諾貝爾基金會把基金放入股票跟不動產是開始讓資產增加的原因。這篇文章描述,基金會基金當時投資類別:股票類50%、固定收益約20%、其他對沖基金等約30%

股票核心以穩健的市場為主:美國股市,固定收益也是以債券等穩定低風險為首選目標。這樣的方式跟「巴菲特」多年股東會上建議散戶投資人只要鎖定穩健市場的ETF為主即可。目標是在賺取經濟成長的beta報酬。

成功的關鍵在於時間產生的複利、跟過程中持續投入增加的本金。這兩者都是越早開始越好。


十多年來台股、美股指數的成長幅度...如果把20多年前的資料放進來,就可以明顯看到那個驚人的成長幅度

 

為什麼不選少數幾支股票呢?而是選擇某些國家的股票型ETF呢?

  1. 「從A到A+」考察許多企業,當年「A+」的企業現今還存在幾家?
  2. 我們這一百年聽過的有競爭力的國家:G7、中國大陸是不是都還在?


我們看好一家公司購買股票,幾年後會不會被取代或破產??這我們一般散戶投資人可能很難預測。但是如果我們分析國際情勢,覺得未來10年、20年,可能哪幾國的國力還是比較強勢?經濟發展比較蓬勃?這可能大家都比說單一公司的競爭優勢有把握。

況且相對於一家特定公司來看:除了耳熟能詳你我常使用的幾隻科技股,大多數的人對於G7的國家、中國大陸、印度這些國家可能還比較聽過。

如果在台灣有投資0050,那也應該也該了解一下著重全球股市最著名的ETF:VT。2021.03月資料,VT投入前十大國家以美國股市57%、日本7%最多。含括全球市場指數、也包含大中小型股。

也曾經有人提出:像0050這種概念形成的指數型ETF可以定時定額佛系買。或是搭配不同地區:美國、亞洲、歐洲、新興市場的股票型ETF 做比例上的分配購買。

 

而我認為各國股市指數、脫離不了總經循環:趨勢跟數據是相輔相成。

 

我不是專業投資人、沒有做到全球佈局,但我至少可以鎖定美國(或其他已開發、數據透明、也是世界主要經濟發展體)的幾個重要指標:著重在這個國家的發展趨勢跟循環指標、加上定期不定額的投資,在我能力範圍內我認為是我自己比較有機會買在相對低點,並隨著時間來增值的。所以美股、美債ETF是我自己的核心投資。 

 

具體怎麼做呢?

除了必讀的幾本股票、ETF等經典、還有綠角前輩的部落格、我自己透過「財經M平方的」總經課程跟看了「透析經濟聰明投資」這本書(寫的概念不錯,但執行起來有點複雜)後,目前是用下面的圖表在操作。四個象限表示不同的景氣階段,而不同階段列出的項目是我選擇後列入勝算較高也是我比較了解的。我的核心配置早期是以VTI跟IEI, TLT為主(後來發現VGIT, VGLT的費用率更低)。搭配以下的循環週期做不同項目的加碼。

 

我調整過的適合自己在不同景氣循環時期可以考慮持有或加重比例的標的

 

舉例來說:目前美國景氣大約落在第一象限「成長期」,需密切注意有沒有注意「趨緩期」的指標跡象。在成長期階段:新興股市、成熟股市跟原物料比較有成長幅度。甚至美國股市在第二象限「景氣趨緩」的時候,也是可以繼續持有。

在第一象限時期,這時候我的投資標的主要就是定期加碼VTI跟美債ETF,如果擔心通膨,也可以參考一下落後指標判斷一下目前實質利率,或許可以考慮增加硬資產(不動產、REIT、或是黃金)的比例。

如果景氣來到第二象限「趨緩期」,可能就有預期美股趨近高點。如果這時候剛好是我定期投資的日子、我會調整一下這次投資金額在股債ETF比例,比如之前股債比 8:2、這時候可能可以股債比 5:5、跟保留手上部分美元。因為預計接下來會進入衰退期,美國政府公債可能會有一波漲幅。

黃金跟不動產(我個人偏好REIT類,還有REIT類的ETF,VNQ與VNQI)則分別預期是在大通膨時期、跟通膨時期比較會有漲幅,我個人資產配置,這兩項約是目前投資金額的10%。其他8成還是放在股票跟債券。整體來說配置是以美股 VTI / 美債 ETF (VGIT, VGLT) 為主。

衛星持股的部分就是有空的話可能加碼一些自己關注的股票。

買進,原則上就是持有,因為畢竟目前我自己還有10年以上可以享受讓時間增長的複利。如果我們從25歲開始,一個月投資20000台幣(一年24萬)、用 8:2 分配在股債,40歲後改成一個月後30000台幣(一年36萬)、用7:3 分配在股債,50歲後改成一個月40000台幣、用 6:4 分配在股債。到60歲,35年約存下1224萬,但以每年股票年化報酬率4%、債券年化報酬率1%,不做再平衡,也可以累積到 2200萬。(google試算表連結,歡迎下載試算)如果投入時間早一些、或者之後一年投入的金額多一些,那可以按照個人可運用資金做模擬計算。

 

怎麼知道現在位於景氣循環哪個週期?

可以參考「財經M平方」的網頁。他們有相當不錯的參考總體經濟數據,量化表現,首頁也會點出目前世界景氣循環經由他們整理判斷落在哪個象限。只是有時候指數的判讀很難具體切割在哪個象限,因為不同經濟數據變動多少還是有先後,所以會有領先、同時跟落後指標需要解讀。但是趨勢形成的時候,可以肯定目前在哪一象限。只是象限轉換的時候有時候不是從哪個時點切分的明確。

我自己比較常用的是「財經M平方」網站跟「stock-AI」網站來收集一些重要的總體經濟數據,整理出自己的判斷。 (有哪些總體經濟數據比較重要,後文分享)
 

比較財經M平方跟stock-AI

財經M平方,搜尋指標部分有一些比較不好直接找到。ex:MZM。但是優點是重要圖表做得很好,而且也有每個月文章可以引導分析跟參考。也可以製作自己的分析圖表。

stock-AI,指標搜尋比較好找到,也有簡易的時間圖表。下圖是兩者介面。

我自己大部分是使用財經M平方,因為它可以自己畫出一些數據的指標圖、運算圖作對照。重要圖表也有附註說明:說明這個數據變換可能代表什麼意思。有些數據查不到的話,我會搭配stock-AI兩相查證。



財經M平方幾個網頁畫面

Stock-AI 幾個網頁畫面


結語

本文說明為什麼股債ETF適當比例分配是可以長久進行的策略。以及定期長期股債ETF比例投資不進行再平衡的累積資產模擬試算。(連結點這裡 ETF投資搭配景氣循環可以注意的調整。 還有我常用觀察總體經濟的兩個網站:財經M平方stock-AI

覺得這篇文章有幫助,可以標明出處分享給有需要的朋友
有所共鳴的或想要討論的部分,歡迎在下方留言~

 

相關閱讀

理財第二階段:想辦法增加主動收入跟早日為退休金準備

理財第一階段:cover 生命當中不可承受之重 

推薦延伸閱讀

 

覺得這篇文章有幫助,

可以標明出處分享給有需要的朋友喔,

也可以臉書搜尋 @Dr.YanboChen

或按粉絲專頁連結追蹤我
❤️

 

關於陳彥伯

 

陳彥伯的臉書粉絲專頁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