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Yanbo Chen 陳彥伯 @高雄雅得麗生活診所
閱讀時間: 5 - 7 分鐘
剛剛讀到一篇文章,滿有趣的,也讓我想到之前陸陸續續在寫作而且預計這陣子發表的主題:「益生菌跟我們人身體健康之間的關係」。先來聊聊剛剛看到的這篇文章,還有我自己認為西醫、中醫、跟營養醫學、功能醫學、整脊醫學、自然醫學在我們健康扮演的角色。
這篇文章適合:對健康議題、以及益生菌有興趣的讀者,這是益生菌系列文章的第一篇。
文章主要在介紹黃柑蟻( yellow citrus
ant)跟柑橘水果產量之間的關係。在15世紀左右,中國的農夫就有發現螞蟻、青蛙、鴨子等生物可以利用生物防治(biological
control)的方式來抑制會損害作物的害蟲。黃柑蟻會在果樹旁結網做巢,牠們的大顎跟可以驅趕多數會想吃果樹的蟲。這篇文章提到:1960年的一個研究發現:對比使用除蟲劑,用黃柑蟻來防治害蟲,健康樹葉跟作物的產量後者(有黃柑蟻)比前者(用除蟲劑)多出
20%。
不過另外一個有趣的點在於:黃柑蟻也不會抑制所有可能會影響到柑橘水果的害蟲。像粉介殼蟲(mealybug)就不受到黃柑蟻的驅趕,這也是有些西方科學家在一開始不完全相信黃柑蟻對水果作物的產量可以有幫助的一個原因。
為什麼黃柑蟻不驅趕粉介殼蟲呢?相信聰明的讀者也可以推想出來。兩者之間的共生關係應該有一個利益交換。是的!因為粉介殼蟲會產生一些蜜汁的分泌液,這也是黃柑蟻需要的。
那這又跟我本來寫作的主題:「益生菌跟人體健康的關係」有什麼相關呢?益生菌跟我們人體會不會也存在類似黃柑蟻跟柑橘水果作物產量的共生互助關係?
益生菌對腸道有益目前科學家知道的機制 |
近幾年來的醫學發展跟已發展國家對健康的概念有不同以往的看法。西醫的強項是大數據、多個案報告、跟相對科學的研究統計與技術發表,把人體從解剖構造、生理、病理、藥理做系統性的拆解與整合。
像汽車突然發動不起來,從點火系統、傳動系統、電力系統,來判斷是哪個環節出了問題,並且立即針對那個環節做處理。精準的找到構造與關鍵問題,並從上面大數據、多資料整合出的治療指引(guideline)是西醫的治療準則。
中醫治療蠻有趣的,我拿特斯拉來比喻一下。特斯拉
(Tesla)有時候運轉不順暢不一定是硬體本身有問題,或許是程式的
bug。中醫診所也多半沒有電腦斷層、核磁共振
MRI,中醫的「望聞問切」就我知道的、我認為類似Tesla 或Gogoro
等現在新科技的車回廠檢修、直接接上系統、來判斷可能問題。
而中醫的用藥、針灸比較像是用 debug 的方式來層層處理人體運作功能的不順暢。
那營養醫學或功能醫學呢?如果西醫是在身體出現疾病的處理,就像車子有問題的時候進場修理。營養醫學就像是我們定期保養車子。
五油三水本來就存在車子裡面,只是需要定期更換。輪胎、火星塞、傳動帶、空氣過濾網也會在定期保養的時候由檢修師傅建議汰換處理。
定期更換的好處就是減少將來出現臨時問題要大修的「花費」跟「時間」。在人體上就是在疾病出現前的預防跟「亞健康」的處理。中醫跟營養功能醫學還有其他替代醫學:整脊醫學、自然醫學,主要是以預防疾病跟「亞健康」為主。
上面這些治療醫學沒有優劣,只是各自的著眼點跟強項不同。就像一台車我們不可能不定期保養、只出事的時候修理、也不可能一個零件一個零件看,卻不接上系統檢測一下整體的機能狀況一樣。
人體的運作也是。
Pubmed 醫學資料庫關鍵字 probiotics 還有完整文章、綜效分析、回顧性、系統性回顧等中高實證等級的文章數目 |
近10年來,也越來越多西醫師注意到在預防醫學、亞健康這塊提早介入,有幫助將來「疾病狀態」的發生與協助處理。像肥胖、過敏等等狀態。人體各部分除了必須營養素協助身體的運作之外,跟我們共生最久的就是我們體內的「微生物」,著名醫學資料庫
Pubmed 從 2012 年之後關鍵字 probiotics
(益生菌)的收錄文章也明顯增加。
所以微生物跟我們人體的互動關係,也慢慢受到一些醫師與科學家的重視。我也是其中之一。台灣有「台灣基因營養功能醫學學會」與「台灣微菌聯盟」,有興趣的讀者也可以
follow 一下這兩個官方網站或臉書。
這一系列關於益生菌的文章我會以自己閱讀「腸道、大腦、腸道菌」、「益生菌2.0大未來」、「我們只有10%是人類」三本書跟相關的一些論文的整理為主。
暫定主題包含:「肥胖跟微生物的關係、益生菌在人體內的演化生長、益生菌跟抗生素、影響腸道內共生益生菌種類數量的因素、益生菌會影響我們心情?」敬請各位讀者閱讀指教😀😀😀。
相關閱讀
[益生菌系列文章2] WHY WE ARE WHAT WE EAT? 為什麼我們「吃的」決定我們「是什麼」?
[益生菌系列文章3] 腸道微生物基因群像(Gut Microbiome)是怎麼形成的?與我們哪些疾病相關
推薦延伸閱讀
覺得這篇文章有幫助,
可以標明出處分享給有需要的朋友喔,
也可以臉書搜尋 @Dr.YanboChen
或按粉絲專頁連結追蹤我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