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在肯亞大象孤兒院,兩隻小象在泥巴浴當中打滾的可愛模樣。大象孤兒院的正式名稱是David Sheldrick Wildlife Trust (DSWT)大衛謝德里克野生動物基金會,主要收容3歲以下的小象,會在達到3歲後評估小象的狀況進行野放,希望可以在5歲前讓小象回到象群。
這是因為希望小象不記得這段時間我們飼育牠們的記憶,或許能保存他們基因當中的野性,也減少我們人為的過多干預。
出發前有看一本同名書「大象孤兒院」,由大衛謝德里克的妻子達芙妮寫成,裡面有提到她經歷象群一種特殊的溝通方式:即使有隻象不在我們面前,可是牠還是可以透過我們面前的其他象知道我們是友是敵,而對我們面前的象做溝通。
為什麼要做生物保育?以前學到的,是為了保存物種以及基因的多樣性,也許將來有一天,有些藥就從這些物種被發現。
不過來肯亞一趟後,更發現其實任何生物小時候的習性相差其實並不遠。這兩隻小象玩耍的模樣,也跟我們小孩在玩水的時候好像喔?他們會爭奪食物、會互推、會打鬧,團體當中也會有小象leader出來維持秩序。
已經或即將做爸媽的我們,自然會希望我們的小孩平安健康的長大。從這一趟旅行近距離觀察到牠們跟我們的相同處,我發現自己會希望這群共生在地球、這顆美麗星球上的其他物種可以在牠們的棲地好好生活著。
回來翻閱資料後也才知道,長頸鹿目前地球上的數目在2016年的幾個報導當中發現預估約10萬隻,比大象50萬隻還少。而且長頸鹿也在近幾年發現其實分屬四個不同亞種,而這四個不同亞種之間不會互相交配繁衍後代。因此牠們的存續問題,也引起討論。(相關文章請參考關鍵評論網這篇)
想起我們在馬賽馬拉有天從Keekorok Lodge出來的時候,司機Zadock說昨天有聽到象群的聲音,也從大門外灌木叢被推倒跟走過的痕跡判斷應該有機會近距離看到象群。果不其然。
野生象群當中兩頭大象護著一隻小象、另外三兩隻一群的青年象群用鼻子互相搭著對方,後來有兩隻不知道是不是玩著玩著,突然較力對峙起來。這樣的一系列畫面,蠻美的。
相關連結
大衛謝德里克野生動物基金會(大象孤兒院)
我們在11:00-12:00一個小時的開放時間中看完小象的餵食、泥巴浴及現場一些相關商品展售之後,也認養了一隻Kiasa小象。類似世界展望會的認領計畫,可以從DSWT網頁看到認養動物的後續。
當場會有一些介紹小象的故事,當場認領的話會多一本介紹他們組織跟小象們的攝影圖文。有興趣的朋友也可以透過這裡去認養,一次一年50美金。
在認養的一年當中,約莫每個月的15,16號,DSWT會寄送關於小象的日記到所填寫的email信箱,可以追蹤小象近況及其他認養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