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Yanbo Chen 陳彥伯 @高雄雅得麗生活診所門診時間
閱讀時間: 7-10 分鐘
急性期康復的症狀不是只有在重症危險族群有,一般人也是有
目前台灣的疫情每天的確診人數平均來說比之前減少,但仍然維持一定的數量。除了HEHO整理的主題文章:新冠肺炎專題傳達給我們的需知之外, Uptodate著名醫學資料庫跟自然醫學期刊也在2021今年、陸續發表「感染新冠肺炎之後的患者」並不是像一般感冒或者流感就完全痊癒的論文。新冠肺炎患者急性期康復後還是可能有一些持續症狀,提醒我們不要太小看這個病毒。
早期全球的統計資料發現:如果一開始感染新冠肺炎的症狀比較嚴重、或者患者有慢性病、肥胖、高齡(年齡大於65歲)、住院天數跟住加護病房的天數越長的族群,會有比較長的康復期。但是近期的一些就診資料發現:即使是在輕中症的新冠肺炎患者,有些症狀也會持續比原先預期的久。
這些持續的症狀以疲倦感(約40%)、喘(約36%)、嗅覺的改變(24%)、焦慮(22%)、跟咳嗽(17%)、憂鬱(15%)還有注意力不集中與一些記憶力減損比較多。而且可能從最早症狀浮現起算,超過12週還會殘留這些症狀。
歐美等國幾萬人的回顧性研究,都有提到康復出院後再入院的比例約是10%
在美國的一份約10萬人的回顧性研究(統計2020年3月到8月)發現約有9%的人在康復出院的兩個月內有重新收住院的紀錄。這些住院紀錄的危險因子跟我們知道的重症的影響因子相近,包含:年齡大於65歲、需要居家醫療設施輔助(例如:製氧機)、慢性阻塞性肺病、心衰竭、糖尿病、慢性腎疾病跟BMI 大於 30 kg/m2。
而英國一份調查2020年8月31日之後罹患新冠肺炎的出院病人(平均年齡65歲、男女比例55:45)的回顧性世代研究發現:這5萬人當中有高達30%的比例是出院後幾個月內又重新入院的。這或許是因為這個族群的平均年齡相對高、與當時世界疫情剛開始爆發的半年上下,有些治療的經驗還沒有像一年後的現在完整的緣故。美國跟英國的這兩份研究指出:經診斷新冠肺炎收治治療後出院的病人在2個月內再入院的機率約達10%。
台灣疫情爆發主要集中在5月中後,目前指揮中心與各醫療院所沒有特別列出這項追蹤數據。但英美兩國數據也值得大家省心跟後續關注。
這幾篇論文的作者群也因此提醒大眾:罹患新冠肺炎並不是一次治好出院就沒事。上面這些持續症狀、來自病毒直接影響、或是間接引起自我免疫反應造成一些內皮細胞跟內臟器官受損:在肺部有造成肺部纖維化的現象、有讓心肌細胞產生病變、也有造成心情與神經認知功能的改變。這些如果症狀持續或更嚴重,康復出院患者也是需要注意自身狀況、有必要時回院追蹤。
這些反應在SARS、MERS等過去區域流行的冠狀病毒種康復的病人也有類似的發現。美國醫學會期刊(JAMA)一份今年5月26日才發表的論文、收集從2020年1月1日開始到2021年03月11日的研究、共囊括9751人,發現新冠肺炎患者出院後有72.5%還是保有至少一項封面圖提到的症狀。
這些報告值得我們也注意一下周圍親友、同事如果在這次疫情中感染到新冠肺炎,提醒他們注意自己身體的後續狀況。
覺得這篇文章有幫助,
可以標明出處分享給有需要的朋友喔,
也可以臉書搜尋 @Dr.YanboChen
或按粉絲專頁連結追蹤我 ❤️
更多專題
相關閱讀:
[COVID-19專題] 社交管制會讓我變胖嗎?
新冠後遺症/出院才是挑戰的開始!國內專家首次剖析康復者現況 - Heho健康
https://heho.com.tw/archives/160123
染疫後的劫後餘生!新冠肺炎「後遺症」讓每口呼吸都錐心般疼痛 - Heho健康
https://heho.com.tw/archives/160111
Reference 資料來源:
1. Post-acute COVID-19 syndrome. Ani Nalbandian, Kartik Sehgal, …, & Elaine Y. Wan. Nature Medicine volume 27, pages 601–615 (2021)
2. Assessment of the Frequency and Variety of Persistent Symptoms Among Patients With COVID-19A Systematic Review. Tahmina Nasserie, Michael Hittle, & Steven N. Goodman. JAMA Netw Open. 2021;4(5):e2111417
3. Uptodate. 2021. Table: Type, proportion, and duration of persistent COVID-19 symptoms.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