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U

2021年10月3日 星期日

理財:總體經濟指標之「債券殖利率」

作者:Yanbo Chen 陳彥伯

閱讀時間: 5  分鐘


上兩週起美國股市震盪,可以看到很多報導都寫到因爲債券殖利率上升,所以影響到股市。真的是這樣嗎?還是有其他可能的原因呢?

在講我自己的看法前,我先講一下我知道的債券。有說不清楚跟不完整的地方,也請各位讀者大大指教。

債券殖利率真的是我當時自己剛開始自學經濟的時候,在那邊跟「利率」有點混淆、覺得思考起來怎麼有點怪怪的一個名詞。

美國政府公債,是過去世界公認無風險的投資標的。以前都是AAA的評價,雖然因為近幾年屢次達到舉債上限的不確定性,有被調降為AA+,但大部分投資人還是視其為最安全的投資標的之一。

政府公債就是債券的一個種類(其他還有公司債、金融機構債等等)。

沒有要複雜化,我就列出像我這種非專業投資人需要知道的就好。

債券就是一個借錢的「借據」。

美國政府公債,顧名思義,就是由美國政府跟大家借錢,而發行、作為「記載借貸總額」、「借貸期間」、「給息方式」的「借據」。

用最最白話的說法、一張政府公債上面,可能就會有類似下面這樣的訊息。

我,美國政府,跟A借100萬美元,在10年後償還。並且在這10年間每年給付多少利息給A。(給付利息的方式可以是固定年利率,也有可能是浮動利率,就跟我們信貸、房貸是一樣的)

為了簡單化,就假設10年後A拿回100萬美元跟這10年間每年給付給A的利息換算起來總報酬率是 2 % 好了。

不過這些債券跟信貸房貸不一樣的地方在於,這些債券是可以買賣的。(當然2008當時房貸也可以買賣,不過那是被財務工程弄出來的變成全世界難以收拾局面的商品,我就跳過講正常版的就好)

意思是:如果A他需要現金。他可以把美國政府給他的這張債券。拿到債券市場販售。因為10年後,美國政府「已經」答應會還給債券的持有人100萬美金。(認券不認人,所以A可以訂個價格然後在債券市場上販售)

假設他在拿到美國政府第一年給付的利息前,就以 97 萬把這張債券讓渡給 B。我們是不是可以推想如果B不賣掉債券一直持有到 10 年美國政府拿 100 萬給B來贖回,B的總報酬率一定多餘上面說的 2 % 對吧?

(因為 A實際上借美國政府 100 萬,上面估算 10 年到期後 A 拿到 100 萬本金跟 10 年利息的總報酬率是 2 %。目前等於 B 只花了 97 萬,卻可以拿回 100 萬跟 一樣的 10 年利息,已經比 A 馬上多賺了 3 萬)

那B的總報酬率是多少呢?

我們就把 B的總報酬率稱作這個債券的「(到期)殖利率」。

所以聰明的讀者你們大概就已經可以推想出來:什麼樣的情況下殖利率(總報酬率)會上升?


只有兩種情況:

1. 國家中央銀行的利率上升。
(即使是固定利率,其中也有一部分利率會需要配合央行利率做調整,表示美國政府需要償還給債券持有人的利息增加了)

2. 債券價格下降了。(就像上面 B 的例子)

新聞回顧


再回過來看美國的新聞。為什麼美債殖利率會上升呢?最近有宣布要調升利率嗎?沒有嘛。只是FOMC(美聯儲公開市場委員會,就是討論美國要升息還是降息的委員會,最後交由 Fed 聯準會公告決策、聯邦儲備銀行進行)考量經濟數據,有可能在 2022、2023 會升息

目前確定公告並且進行機會比較高的動作是,美國預計減少每月購債。

任何商品價格撇開炒作不講,不離供需。

當債券購買的量變少,是不是可以預期債券價格有可能會下降?(因為需求降低)所以近期美國債券殖利率的上升,我會把它視做投資人有預期之後債券價格可能下降,所以先行拋售美國債券,讓債券價格下降,進而造成殖利率上升。

換句話說殖利率上升是「果」。它現階段不是造成什麼的「原因」。

但是當債券殖利率持續上升一段時間,因為債券的報酬率變高,有可能會使得資金往這邊集中。進而使得股票、房地產的資金流出。而且如果是因為上面提到的第一個原因:「升息」造成的債券殖利率上升,表示市場熱錢已經太多並且達到預期的經濟發展,所以在這樣的情況下高風險商品(股票、期貨)等價格可能會下降。

這留到下一篇「殖利率曲線與利率」再說明。

結論


近期美股盤整原因不明。我認為可能是巴菲特指數過高(表示資金過於集中在股市)與美國 FOMC 會議公告預計減少購債(未來市場的流動性資金會減少)跟近期葉倫說到美國即將討論美國舉債又再次達到債務上限的寬限期多重因素有關。

如果 10 月中美國兩黨對於債務上限沒有共識,有一些相關衝擊可能會發生。

我們可能也很難完全知道經濟的全貌,但是從我們知道的新聞或者總體經濟數據做分析,如果對前景難以預測的時候,適當維持現金與高風險資產之間的比例(資產配置)是重要的。


覺得這篇文章有幫助,可以標明出處分享給有需要的朋友❤️
有所共鳴的或想要討論指教的部分,歡迎在下方留言~ ❤️

 

相關閱讀

理財:從景氣循環來調整股債ETF比 

理財:總體經濟指標之貨幣供給額(推動經濟與市場的動力來源)  

理財第二階段:想辦法增加主動收入跟早日為退休金準備

 

推薦延伸閱讀 

致富心態(博客來連結)

 

覺得這篇文章有幫助,

可以標明出處分享給有需要的朋友喔,

也可以臉書搜尋 @Dr.YanboChen

或按粉絲專頁連結追蹤我
❤️

 

關於陳彥伯

 

陳彥伯的臉書粉絲專頁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